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题
歡迎打开時間之門!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中,盟军四个主要登陆地点之一的代号。这片位于法国北部海岸,并且直接面对着英吉利海峡的滩头全长有8公里,东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结束。此海滩对盟军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盟军能够控制这片海滩,那么海滩东部的英国登陆部队与海滩西部的美国登陆部队就能会師,这样的话可將整个诺曼底前线从零散的滩头阵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军的作战计划中负责进攻此海滩的是美国陆军,盟军计划派遣两股部队分别进攻此海滩的东西两部分,而美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则负责将登陆部队送上滩头。德军的计划是利用海滩上的大量据点,在盟军登陆部队上岸之前就将其击退。出乎意料的是,盟军的作战计划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实现。但幸存下来的小股登陆部队还是在当天战斗结束时建立了两个互不相连的小阵地。由于内陆的德军力量相对较弱,因此盟军通过逐渐扩大这两个阵地,还是达成了原计划中的目标。

軍事衝突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納粹德國1944年12月16日西部戰線發起的作戰。此次作戰包含許多支援的次作戰,如地板作戰狮鹫行动等,這些作戰的計畫目標是撕裂英美盟軍戰線、佔領安特衛普並包圍和消滅盟軍四個軍,迫使盟軍在有利軸心國的條件下和談。阿登戰役是在幾乎完全無線電靜默的極度秘密情況下計畫完成,即使是「Ultra」也未顯示任何跡象。更糟的是盟軍的過份自信、忙於自己的進攻計畫、差勁的空中偵察和相對缺乏戰鬥經驗的美國第1軍團提升了突擊的效果。盟軍的情報部門完全未能察覺即將來臨的攻擊,而這意料之外的攻擊是發生在盟軍的強大空軍不能起飛的陰天,由德軍向盟軍防線薄弱部份發起進攻。


英苏入侵伊朗
英苏入侵伊朗

英苏入侵伊朗1941年8月25日至9月17日英国苏联为了确保对伊朗的油田和援苏物资通道安全,联合出兵干涉伊朗的军事行动。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朗随即宣布中立。1941年7月18日和8月16日,英苏两国两次联合照会伊朗政府,要求驱逐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人。伊朗政府均未明确表示同意。8月25日凌晨,苏军从伊朗北部入侵伊朗,英军则在伊朗南部登陆。在北方战线,苏军的三支部队分别从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里海南岸、沙赫港入侵伊朗。在南方战线,英军占领了沙普赫尔港、阿巴丹港,并从卡仑河、伊拉克的哈纳根入侵伊朗。9月16日,英苏军队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伊朗国王礼萨汗逊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全国的抵抗行动停止。入侵的结果是礼萨国王退位,纳粹德国在伊朗境内的势力被全部肃清或者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肅清並流放到西伯利亚;另外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武器裝備

恩尼格玛密码机。
恩尼格玛密码机。

恩尼格玛密码机是在密码学史中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确切地说,恩尼格玛是一系列相似的转子机械的统称,它包括了一系列许多不同的型号。恩尼格玛在1920年代早期开始被用于商业,也被一些国家的军队与政府采用过,在这些国家中最著名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德国使用的军用版“德国防卫军恩尼格玛机”是恩尼格玛密码机所有版本中最常被人们提到的版本。尽管此机器的安全性较高,但盟军的密码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破译了大量由这种机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亨里克·佐加尔斯基根据恩尼格玛机的原理破译了这种机器的密码。1939年中期,波兰政府将破译此密码的方法告知了英国和法国。盟军的情报部门将破译出来的密码称为ULTRA,这极大地帮助了西欧的盟军部队。

海上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

航空武器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美國波音美國陸軍航空軍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二戰拾遗

二戰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苏联军事领导人,苏联元帅。他于1918年加入红军,后入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和第1骑兵集团军作战。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争中,他率军突破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间短期担任苏军总参谋长,参与苏军“反侵略计划”的制定。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与折磨。三个月后他被释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御南下的芬兰军队和夺取德军控制的季赫温,防止列宁格勒被彻底包围。其后两年里,梅列茨科夫多次组织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的行动,经历过柳班战役的失败和“火花”行动的成功。列宁格勒解围后,组织了对芬兰军队的进攻,迫使芬兰退出战争。1945年在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攻势中歼灭位于北极圈中的德军,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挥远东第1方面军参加八月风暴行动,迅速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获得了苏联最高军事荣誉-胜利勋章

軸心國傳記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奧地利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為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19年,希特勒因軍隊任務而認識納粹黨,並在之後不久加入,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入獄之後,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義反猶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共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之後,快速將德國變為一黨專政。希特勒極欲建立納粹,以霸權於歐洲。為達到目的,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張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及德國的重新武裝。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这次入侵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之後的三年裡,德國及其他軸心國佔領了大部份的歐洲、北非、東亞及太平洋諸島嶼。然而1942年之後,盟軍開始反攻,德軍漸居劣勢。至1945年,盟軍已反攻解放遭德軍佔領的大部分地區。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逼近柏林之時,希特勒與其女友愛娃·勃勞恩結婚並在30日自殺。

二戰分類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