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格式手冊/不要模稜兩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這裡指的模稜兩可就是在條目中加入不明確或含混的語言,讓它看起來像是中立的敘述。這種看似中立的敘述特點是未經特定調查,也沒有注明出處,只有傳聞或主觀意見。維基百科值得記載這種主觀意見,為了避免該意見只是某位個別人士武斷的見解,最好是講明是誰發表的,以避免導致有許多人都認同這樣類似假說的觀念。

隱藏非中立敘述一例

[编辑]

一句主觀的敘述「有人認為黃鼠狼是個好東西」,並不適合直接照字面上的形式收錄在百科全書裡,需要編輯者改以其他形式做出不偏頗的描述。比如改成「黃鼠狼能控制小型齧齒動物族群的數量」、「國內數名製造業者曾多次依照黃鼠狼的外型製作玩偶或公仔」。(Weasel字面上的意思是黃鼠狼,在英文口語中兼有模稜兩可之意。)

兔子還是鴨子,是個問題

以下句子明顯存有偏頗:

下面的句子就是把明顯存有偏頗的句子改成看似中立的敘述:

不過這「人」到底是誰呢?是您?是我?什麼時候說的?有多少人這麼想?這麼想著的是什麼人?這些人在哪裡?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偏見?這種敘述方法通常只会造成流言或主觀見解。

具體編輯例子

[编辑]

再嘗試舉出一個例子,以下一句的敘述方法是模稜兩可的:

下面這一句和上一句其實差不了多少:

把布什說成是個半文盲,這當然是在批評他,所以不能算是講明了誰這麼認為。

在編輯維基百科的時候,請提供發表該等意見的來源,並清楚引用他們的說法,例如:

  • 作家迈克尔·摩尔在其著作《蠢蛋白人》(Stupid White Men)中,發表了一封寫給乔治·布什的公開信,信中質問道:「乔治啊,你會閱讀和寫作成人程度的文章嗎?」

典型模稜兩可的說法示例

[编辑]

以下是幾種模稜兩可的表達方法,條目中有這種說法的話,則有檢討的必要,因為它可能隱藏着非中立的意見或是調查不足。

請多加注意被動式或主語為「有人普遍一般很多人」的句子,另外要注意敘述不要華而不實

基本指引

[编辑]
  • 如果某事情的確是事實,也請不要說得模稜兩可,請斬釘截鐵直接說。
    與其說「紐約洋基隊贏過很多獎項,有人[谁?]認為是史上最棒的棒球隊」,
    不如說「紐約洋基大聯盟世界大賽共獲得27次冠軍。」
    中文有些委婉的表達詞語,請考慮這是否適合百科全書條目或是否有必要使用。
  • 如果不能指明是誰人發表該等意見,請試舉一些具體、有代表性的人物,並盡可能具體地作出敘述。
    有人[谁?]指出二氧化碳全球变暖的元兇」可以改寫成:
    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帶來全球变暖現象是有力的見解,根據氣溫上升、二氧化碳含量和熱力吸收的相關實驗,有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的研究團體確認這種論點。」
  • 如果某意見無法指明發表者,無論如何也請嘗試為該意見設限
    孔子是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能在中國是無可置疑的見解,不過要簡明地指明這種意見的具體根據可能有點困難,所以可以改寫成「孔子大中華地區華人社群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如果能為這種評價提出具體的數據,例如問卷調查結果或研究報告等可靠來源,將會使敘述更具說服力。
  • 提供相關的支持證據
    在論述一些未完全滲透進廣大民眾思想的見解之時,還是有必要提出相關的證據。如果不能提出適合的證據,可能被視作發佈流言或偏見。
  • 絕對不得將未能判斷的事情說成事實。
    在編輯的時候經過調查,可能會發現某些事情實在不能下任何判斷。如果將這些事情說成事實的話,條目就會變成是謊言,因此請盡最大的努力考證所有的論述。

相關模板

[编辑]

下列模板的說明文档(如有)提供更多如何改善模稜兩可文字的說明:

標籤 顯示效果(以及使用提示)
{{when}}
鏈入 討論 編輯
[何时?]
{{where}}
鏈入 討論 編輯
[哪裡?]
{{who}}
鏈入 討論 編輯
[谁?]
{{which}}
鏈入 討論 編輯
[哪個/哪些?]
{{what}}
鏈入 討論 編輯
[需要解释]
{{By whom}}
鏈入 討論 編輯
[誰說的?]

相關頁面

[编辑]